为全面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打造农机科技推广新亮点;近年来,巨野县农机部门根据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特点,以国家农机购置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为依托,以发展粮食及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购置新型、复合型、高科技含量农业机械,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了农机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整体跨越,实现了农机化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近期,县农机部门组成考察组,对全县农机科技推广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合调研,并提出新形势下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建议与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巨野县农机科技推广发展状况
1、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县农机局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扎实推进农机推广工作。重点推广了玉米收获、深松整地、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引导农民群众购置适宜当地作业的重点机型。2013年全县共推广各类农机具4700余台(套),受益农户11000余户。其中推广玉米收获机400余台(享受补贴396台),大中型拖拉机700余台,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1360台,深松机720台,秸秆还田机600余台,田园管理机械380台,大棚卷帘机120台,大蒜收获机50台,棉花拔柴机70台,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2、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3年全县实现玉米机收面积49.6万亩,机收率达到9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率创历史最高水平。一是强化引导。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低是巨野县农机工作的一项薄弱环节,为尽快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局党组对提升玉米机收率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各镇区(办)也对玉米机收工作制定了细致的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二是科学推进。充分利用农机购置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群众购置玉米收获机、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生产机列入补贴重点目录。今年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县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等机械已发展到3500余台,机械数量的迅速增加,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三是加强宣传培训。2013年“三秋”期间全县相继召开了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极大地提高了玉米机收的宣传效果,及广大农民应用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四是积极引导玉米机收跨区作业。为加快秋收进度,提高玉米机收水平,农机部门强化跨区作业组织领导,及时发布信息,加强机具调度,共引进外地玉米收获机720余台,三秋高峰期全县上阵玉米收获机达到2800余台,有力的提升了全县玉米机收水平。
3、进一步扩大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2013年,全县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670台、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28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901台、深松机1100台,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保有量达7000余台套,小麦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31.5万亩,覆盖率达43%。一是领导重视,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县农机局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列入对县、镇区农机部门重点考核内容。柳林、田桥、开发区等镇区将保护性耕作发展列入年度考核目标,麒麟镇、独山镇等成立了以分管镇长任组长,农机、农业、财政等部门和有关镇区领导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陶庙、大义、董官屯、凤凰办等镇区(办)也成立了以分管镇长为组长、农机站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广泛召开现场演示会,积极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2013年9月16日全县“三秋”生产暨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柳林镇史屯召开,把现场演示与机手培训相结合,扩大保护性耕作影响面。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镇区也相继召开了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极大地提高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效果,和广大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2013年,全县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20班次,共培训各类人员36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及农机实用技术手册6000余份,媒体宣传30余次。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巨野县建设了3个2000亩以上的县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总面积达7000亩。全县18个镇区办建成500—1000亩的20个深松作业示范大方。同时每个镇区均建有500--1500亩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局党组把示范基地建设列为对镇区(办)农机站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巨野县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到各镇区、办事处,明确了建设内容和标准,作出了详细的时间安排,同时出台了激励政策对建设农机示范基地较好的镇(办)给予资金补贴。
4、全面推广深松整地农机化技术。近年来,巨野县被确定为全省 “深松整地”示范县之一,共落实农机深松作业补贴1150万元,全县共计推广深松机960台,配套大型拖拉机1000台,目前累计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66万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农机深松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巨野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实施方案》,严格把握政策,遵守补贴程序,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同时,搞好宣传示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使农机深松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县农机部门在强化宣传上狠下了功夫。印发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简介及补贴办法等宣传材料1万余份,张贴到各镇(办)村,发放到农民手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农机深松技术和政策,真正认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机深松作业的宣传,大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及政府扶持补贴政策、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及先进典型等。多次召开现场演示会,多次召开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会,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确保补贴政策到位,巨野县农机部门在农机深松整地工作中,提出“七个明确”的要求:明确任务目标,明确补贴对象,明确作业范围,明确补贴标准,明确技术要求,明确工作程序,明确补贴时间,确保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落实到农户。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加强了八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搞好政策咨询服务,二是搞好农机购置服务,三是搞好农机维修服务,四是搞好计划指导服务,五是搞好技术培训服务,六是搞好跨区作业服务,七是搞好农机监理服务,八是搞好基础管理服务,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5、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目前,巨野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90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6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35万亩目前,全县棉柴收获机械(拔柴机)保有量390台,大蒜收获机280台。为推动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县农机部门制定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一是加强机具推广。2013年全县共推广田园管理机械150台,大棚卷帘机142台,大蒜收获机66台,棉花拔柴机87台。二是搞好宣传。为提高农民群众对经济作物机械化新技术的认识,农机部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网络,赶科技大集等形式,不断强化农民群众对棉花、花生、大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全县农机部门共发放经济作物机械化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三是加强培训。邀请农机和厂家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现场操作培训,讲解操作要点,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共举办经济作物培训班20余次,培训人员3800余人。
二、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全县经济作物机械保有量较少,机械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收获环节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农机与农艺的发展不相协调。对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部分群众的认知程度还不够,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应用先进的耕作种植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推广过程。
三是部分机具的性能不高。有的企业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部分农机具从结构设计到产品质量、作业性能、适应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还需要作一定的改进,影响了农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展开,企业应该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提高机具的作业质量。另外,在农机生产作业期间,因为机手操作不熟,调整不当等原因发生机械故障,厂家技术员和配件不能及时到位,对部分机手的收益和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是资金扶持与奖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机化科技推广扶持与奖励资金主要靠国家及省市下拨,县、镇区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与奖励政策,鼓励农民群众购置高科技农业机械,特别是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推广机械。
三、新形势下农机科技推广的建议与对策
一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对粮食作物采用先进的种植模式、收获模式、管理模式,把农艺要求和现代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结合起来,推广一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种植习惯的保护性作业机械,提高配套农机具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把“农机农艺”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是实施科学引导。结合本地实际,筛选适用机型,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抓住“三夏”及“三秋”的有力时机,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结合“三夏”、“三秋”玉米播种、秸秆还田、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加大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对玉米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的机手建档入册,督促有能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对机手的操作技术培训,完善售后服务,以确保我们推广的农业机械不被购机户闲置,确保先进农业机具的使用效果。
三是建立农机科技推广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机配件、供油、维修等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挥农机部门作用,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培育一批典型。在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县级政府拿出部分专项补贴资金,由于农机科技推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尽量都进行补贴,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机大户,培育一批高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他们参与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益,让他们示范带动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他们的现身讲演和带动,将为农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力地促进我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五是扩大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努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实行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立高标准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每个镇区(办)要完成新建一至两个示范基地的任务,示范基地面积不低于1000亩;尽快形成“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县”的示范推广模式。
六是梯度推进深松整地农机化技术。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及梯度推进的原则,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依托项目实施,推动全县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是强力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年度实施计划与目标,大力推广棉花、大蒜、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与收获机械,力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新跨越。(巨野县农机局 张仰光 邹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