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途径探讨

作者:菏泽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3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农机化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先进生产工具和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载体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替代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手段。在农机化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越高,其作业量也就越大,替代作用表现的也越明显,获取的效益也越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可见,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是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鼓励购置先进的作业机具,提高机具配套比。动力机械和机引作业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在进行农田作业时,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我县目前机具配套比虽然有所提高但尚不够理想。据2013年底统计资料,全县机具配套比为1:1.8。所以应鼓励购置作业机具,提高机具配套比,合理使用农机和编制机组,以提高机具利用率。当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对作业机具的补贴比例明显高于动力机具的补贴,就是鼓励农户购置作业机具。

  二是积极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能大幅度提高农机作业效率,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农机系统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机跨区作业活动规模逐年扩大,信誉逐年提高,组织逐年规范,运作逐年科学,成效逐年显著,已成为我县农机化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并受到了各级媒体的极大关注。2013年三夏三秋两季全县共组织1400台机械参加跨区作业,实现跨区作业收入7200多万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积极开展答疑、咨询等活动。严格跨区作业证的管理,对领取作业证的机械组织科学有序地开展作业。搞好县内外机械的联系和调度,最大限度地派出和引进作业机械,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考察好作业市场,制定和落实接派机计划。努力搞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机手的政策和技术水平,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机手高效安全作业。搞好物质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努力打造跨区作业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预测,及时向广大机手发布和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市场分析等重要即时信息。

  三是加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建设节约型农机化。同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订单作业和土地代耕制,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着重要作用。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加快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的引导,进一步规范农机服务组织行为,充分发挥服务组织协调、组织和纽带作用,推进服务组织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市场调节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争取和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运行规范、结构均衡、分布合理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全县50%以上的乡镇建立农机协会,同时抓好一个运行规范的村级农机合作社典型,在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协调和典型带动作用,加快作业进度,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四是试点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模式。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工作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做到:在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机具检修彻底,技术状态完好;搞好土地规划,消除田间障碍物。今年要在县政府统一安排下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区内初步实现作物统一布局、良种统一供应、农机统一作业,使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五是积极发展、培训农机作业中介组织和人员,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