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2014年,曹县农机购置补贴首次实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方式。为了把这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好,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曹县按照省、市农机局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抓好政策宣传、严格工作纪律、落实监管机制,确保了“全价购机”购机补贴工作的顺利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曹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0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085台(套),补贴受益农户及农机合作组织363户,拉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补贴资金“直补到卡”让购机农民直接拿到了补贴,真正感受到了惠农政策的实惠。这种办法进一步增强了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农政策的“惠农”实效,激发了农民群众购置和使用农机的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曹县农机装备结构和水平的提升,对推动曹县农机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管理部门服务购机农户和农机产销企业更加公平公正。全价购机从根本上切断了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产销企业的关联,确保了补贴资金的使用安全。同时,购机农民直接结算补贴资金让不法经销商、生产企业虚售、套购的成本和风险大大增加,有效遏制了补贴产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全价购机”让农民在购机价格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农民在选购农机时可以货比三家、择优购买。而经销商也为遵循市场规律使得补贴机具价格进一步放开,使补贴机具价格总体上稳中有降,减少了以往部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借补贴之机抬高售价、恶意骗取高额补贴的现象,农机销售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购机农民拥有了更多自主权,享受到了更多实惠。
3、全价购机补贴直接到户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补贴政策的实惠。以往农民差价购机后,只知道自己少交了一部分购机款。对补贴资金是多少、补贴资金去向不一定了解得十分清楚,往往给他们的印象是,补贴资金最后补给了经销商和生产企业。而实行全价购机后,补贴资金直补到购机户,农民切身体会到了补贴政策的优惠,亲身参与到对补贴资金拨付的监督中。
4、实行全价购机便于农机安全监管和预防倒卖农机行为发生。全价购机让农民更多地从农业生产需要的角度出发来选购机具,购机者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大降低,切实提高了农民购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同时,享受补贴购置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必须全部实行注册登记,纳入管理,能够更好的发挥安全监管的作用,对弄虚作假、倒卖补贴机具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三、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对首次实行“全价购机”补贴工作,曹县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及时向县政府进行汇报,积极与财政部门衔接沟通,取得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具体负责全价购机补贴的实施、管理、督导和检查。
2、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曹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曹县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为确保补贴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完善了补贴机具确定方式、全额购机补贴资金确定办法、信息公开制度等,切实加强监管,全力推动“全价购机”补贴工作的实施。
3、强化责任落实。全价购机补贴工作启动时,召开了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详细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4、广泛宣传引导。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二是通过张贴公告、印发宣传单、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台、咨询电话等形式,对农机购置补贴内容、形式、程序、申报办法等政策信息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群众了解政策,清楚办理程序;三是对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补助环节、补贴标准等进行公示;四是对机具购置补贴目录进行公示,增加选型工作的透明度。通过深入宣传引导,为全价购机补贴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购置补贴机具的热情。
5、严格监督管理。向社会公开购机补贴资金使用及申报过程情况,并在全县范围内设立咨询及监督投诉电话,增强工作透明度;在补贴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补贴对象申请制、核实制、公示制、确认制、审定制等制度,确保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农户的准确性,切实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6、严肃工作纪律。认真贯彻省、市农机局有关通知精神,按照国务院、农财两部“三个严禁”、“四个禁止”、“八个不得”的纪律要求,严格按照农机购置补贴程序要求操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工作纪律落实情况。
7、加强监督检查。采取面上检查和定点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地联合财政、纪检等部门对补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在补贴资金发放之前,对补贴机具全面入户核查,然后发放补贴资金。
8、强化售后管理。农民群众购机后,加强对机具质量的调查和售后服务的监督,通过下乡服务和电话询问的方式,对机具质量和“三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农民的质量投诉及时联系经销商进行协调解决,确保购机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存在的问题
1、全价购机增大了购机农民资金筹集的难度。全价购机农户要一次拿出全部购机款,资金压力大。由于大马力拖拉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业装备价格较高,农民购买能力有限,购置农机具要靠借贷。到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额度有限、利率比较高、贷款期限短,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增大了购机农民资金筹集的难度。
2、农民群众反映补贴手续繁琐、操作环节多。整个补贴程序,要经过县、乡、村、农机经销企业等多个单位和部门,申请、报名、确认、公示、核查、上报、审核,环节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才能完成,补贴资金兑付迟缓,不够快捷方便。
3、全价购机后农机部门调控能力有所下降。由于全价购机,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购置拖拉机后,没有多余的资金再购置配套农具,勉强能够使用的机具则不急于购买,报废更新速度放慢,导致农机具配套比失衡,高配大型先进机具应用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农机化协调发展。
4、部分农机经销商承担购置补贴能力有限。个别经销商办公设备和人员不足,缺乏经验、责任意识不强,存在补贴机具供货不及时、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作业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时,由于产供企业维修人员少,无法及时提供维修服务,会严重贻误农时,错过最佳作业时机,减少农机手收入,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五、措施和建议
1、建立农民购机融资保障。针对全价购机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解决农民购机融资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农民购机积极性。
2、简化补贴程序提高效率。目前,涉农相关补贴中以农机购置补贴程序较为繁琐。农民办理购机补贴手续要在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奔波多次,需长时间才能完成,购机农民颇有微辞,工作人员也感到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效率不高。今后的工作中,在上级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进一步简化程序,更加便捷高效。
3、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曹县农业机械需求量大,农民对大型农机具的购机热情高,现有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不足以满足农民需求。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机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补贴资金总量,扩大补贴范围,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补贴。
4、提高大型机具补贴标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主要是自筹、贷款,每台大型农机具每年3万元左右的净收入,首先要偿还借款贷款,投资回收期较长,发家致富较慢。因此,适当提高大型机具的补贴标准,可以减轻部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压力。
5、做好农机三包服务工作。农机户最担心的是农忙季节,农机出现故障,耽误农事。一旦农机出了故障找农机维修技术人员不容易,找农机生产企业又“远水解不了近渴”。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三包服务的监管,督促生产企业和供货点提高三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农民购机放心,用机舒心,消除农机户的后顾之忧。
6、避免“私下差价购机”。实施“全价购机”过程中,因购机农户资金不足,企业为了促销等原因,存在少量购机农户与经销商协议“私下差价购机”的现象。“私下差价购机”有风险,经销商与购机农户为补贴资金结账,有可能造成纠纷,从而影响政策实施的严肃性和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