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机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以带动全县农机新技术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为核心,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多元化投资,积极完善和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园,实现了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强化培训工作,提供园区技术支撑。一是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对项目课题组成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学习,提高了他们业务技术的水平;二是对农民(机手)的技术培训。“走下去”,送培训上门,在各乡镇举办了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培训班及玉米联合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培训班;“请进来”,重点培训,对项目区乡镇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村干部、农民的技术培训。培训班的举办为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大量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的认识,对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做好媒体宣传。通过在主流媒体上的多次宣传报道,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议以及科技送教下乡活动,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向项目区的农民及领导宣传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成果。
三、争取支持,寻求建设农机示范园的坚强后盾。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通报情况;争取到上级领导、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大力支持。2013年,东明县人民政府把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纳入各乡镇年终考核目标,这将为东明县的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也为东明县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指明了道路。
四、以示范园为依托,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通过示范园的建设,用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直观方式,让广大机手和农民感受购买和使用新进农机具的优越性。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园的辐射和带动下,东明县大力推广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使东明县完成小麦免耕播种面积31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46万亩,机收率达到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