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再上新水平

作者:济宁市农机局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9日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利国利民。济宁市政府高度重视,牵头农业、农机、环保等部门全力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农机作业质量好、效率高,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农机部门通过组织农机作业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大面积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2016年,全市小麦秸秆还田和捡拾打捆率达到99%,玉米秸秆还田和青贮利用率达到97%,已经形成了小麦、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和捡拾打捆长效机制,带动了其他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

  一、明确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济宁市2016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作业农机的管理,严格执行农机作业技术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一律禁止在本行政区域内作业。除有青贮氨化、集中打捆利用等用途的秸秆外,玉米、水稻、旱作区小麦机收作业时必须加装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小麦收割留茬高度必须低于10厘米,水稻等其他农作物留茬高度必须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不得大于10厘米,且抛撒均匀;还田作业时埋茬深度不得小于15厘米。稻区夏季机收作业,必须配套跟进秸秆打捆机,及时打捆清运。制定下发了《济宁市2016年农机深松作业实施方案》和三夏三秋农机化工作意见,要求机械深松、深翻作业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促进了秸秆还田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秸秆综合利用作业力度。我市把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培肥地力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渠道,全力推进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力争适宜机收的地块全部实行机械粉碎还田。夏季推行秸秆切碎抛洒、玉米机械直播和稻麦两作区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等技术,解决秸秆利用与玉米播种问题。秋季推行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同时跟进土地深耕、深松、旋耕等整地措施,确保还田质量。三夏全市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获机3.2万台,机收小麦553.8万亩,机收率达到99.57%,小麦秸秆还田面积513.4万亩,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92.3%。三秋全市累计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2.14万台,机收玉米417.45万亩,机收率达到94.7%,完成玉米秸秆机械还田面积391.36万亩,秸秆青贮面积36.48万亩,完成耕地面积499.41万亩,其中深松面积128万亩。

  三、争取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扶持。加大农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创新示范工程、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土地深耕深松等政策性资金,支持推广秸秆机械化利用技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对今年购置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粉碎抛洒机械、秸秆加工利用机械的做到优先补贴、应补尽补,鼓励有条件的的县市区对购买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累加补贴,迅速提高秸秆打捆机保有量,满足秸秆打捆需要。加大农机作业补助力度,对小麦收割低留茬、秸秆切碎均匀抛洒、秸秆捡拾打捆、深耕等农机作业环节进行作业补助。各级承诺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及时兑现,推动了工作开展。实行秸秆禁烧与农业项目申报挂钩政策,对有焚烧行为的农机合作社,三年内取消农业项目申报资格,属于市、县两级示范合作社的,取消评定的称号。同时,2016年市级财政拿出奖补资金1316万元,按照上年度市统计局统计面积,以旱区每亩2元、稻区每亩5元进行奖补,采取切块下达的方式下达给各县市区,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秸秆打捆机械、秸秆粉碎抛洒机械、秸秆加工利用机械购置等补助。2016年,全市稻麦联合收获机发展到233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381台,秸秆还田机14418台,秸秆捡拾打捆机271台,秸秆青饲料收获机281台。

  四、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督导检查。我市成立了济宁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14个市直成员单位,对应督导14个县市区,(含3个功能区)。承担督导任务的每个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带队任组长,明确一名副县级专职副组长,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督导组,在秸秆禁烧期间,驻所督导县市区,集中开展秸秆禁烧督导工作。主要督导检查县市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与工作要求情况;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会议研究部署、成立工作机构、分解落实责任、开展督查调度、综合利用对接、实行追责问责等;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责任与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等情况。全市秸秆利用禁烧工作多次召开了督导组会议,传达了秸秆禁烧有关要求,强调了工作纪律,要求督导组成员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投入到秸秆禁烧工作中去。按照市政府安排,市农机局督导兖州区,并代表市政府巡视部分县市区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济宁市农机局 农机管理科)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