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农机推字〔2016〕1号
各市农机局(办):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引导农民科学选择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与装备,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省局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实际,制定了《2016年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谋划,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6年1月28日
2016年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点
2016年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作为工作目标,按照“突重点、降成本、补短板”的发展要求,坚持“跟紧中心、联合企业、贴近农民、服务基层”的工作原则,以实施各类农机化项目为载体,以推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契机,狠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质增效,主攻经济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大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智能精准的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全力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围绕提质增效,着力推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
(一)小麦玉米。围绕推进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重点推广机械深松、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宽幅精播、小麦免耕施肥宽幅播种、玉米深松多层施肥免耕精播、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精准高效植保、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高效低损联合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粮食干燥等技术,积极推广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免耕播种“一条龙”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在适宜深耕的地块推广深耕整地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在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推广玉米籽粒收获不落地烘干技术,在畜牧养殖区配合粮改饲,积极示范推广玉米青贮机械化技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以规模化、标准化推进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
(二)棉花。继续在鲁北棉区试验筛选适宜黄河流域水肥气候条件、满足机械采收要求的棉花品种,大力推广76cm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棉花机械化铺膜播种技术,推广无人机植保和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扩大机械采收试验示范面积。逐步建立起机械化深松深耕整地、等行距精量播种、高效田间植保、机械采收、秸秆还田或收集打捆、残膜回收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三)花生。在推进深松整地、播种、灌溉、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技术基础上,加快推广大型多行花生精准播种复式作业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示范推广多行高效机械挖掘与捡拾摘果两段式收获机械。全力推进花生种植与收获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四)马铃薯。加快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马铃薯播种、高效精准施肥施药、挖掘收获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积极探索和总结适用于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五)水稻。在水稻主产区积极探索以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育秧、机插秧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大棚温室集中育秧、乘坐式高性能插秧机、多旋翼植保机、大中型联合收获等技术,在适宜地区积极进行水稻精量旱直播试验示范。
二、主攻薄弱环节,切实提升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
(一)温室与大田蔬菜。大力推广温室小型耕作机械、电动卷帘机械、高效植保机械、二氧化碳施肥设备、补光设备、水肥灌溉一体化设备、加温设备、新型保温覆盖材料等,示范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等检测和智能化自动控制设备,布点示范产品安全溯源物联网系统、优质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平台。引进试验大蒜播种、大葱移栽与收获机械化技术,大力推广大蒜、生姜收获机械化技术,以机械收获带动葱、姜、蒜生产向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积极示范大田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机械移栽,叶菜类机械收获、保鲜运输等,有重点、分步骤稳步推进大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茶叶。在茶叶产区全面推广普及耕整地、植保、喷滴灌、中耕除草机械化技术的同时,重点推广茶叶修剪和采摘机械化技术,大力推广茶叶高效智能加工机械,探索茶叶采摘、加工不落地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三)林果业。围绕苹果、桃、梨、葡萄等主要林果作物,重点推广果树管理与采摘升降运输通用平台、施肥机械、高效对靶喷药机械,推广林果水肥一体化微灌、微耕除草、修剪等林间管理机械和采摘后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葡萄、苹果机械化生产模式。
(四)中药材。在大力推进耕整地、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基础上,试验探索中药材挖掘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中药材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收后干燥、筛选、包装等关键技术与装备,逐步实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突破。
三、集成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全面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
(一)推广节水技术与装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增效为目的,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特点,重点推广机械化节水灌溉、深松保水、秸秆覆盖还田、机械化铺膜技术。改进耕作方式,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积蓄、节约和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推广精准施肥、施药技术与装备。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为目的,继续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变量施肥、灌溉施肥等先进技术与配套机具。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为目的,大力推广自动导航多旋翼植保机和大型高效喷杆式植保机械。
(三)推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一是示范推广机械化畜禽粪便清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技术,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是示范推广秸秆打捆集运、秸秆黄贮、秸秆生产有机肥等技术,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培肥地力,减少秸秆焚烧污染。三是示范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减少白色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四、围绕推广体系改革,加强条件建设
(一)深化体系改革。进一步强化以县级为重点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定位,通过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理顺体制、稳定队伍、创新机制、优化模式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二)创新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工作责任制度、考评考核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有效激励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素质和推广服务能力。
(三)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在不断完善办公条件、试验仪器设备、交通宣传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依托有一定基础的家庭农场、合作社或农机企业,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完善、机具配套合理、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可看可学的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基地。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机制,探索土地规模经营机械化种植模式、机具配备方案和作业规范,集成试验示范农机化主推技术,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
五、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推广队伍素质
(一)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围绕在建项目、拟申报项目,对县级以上推广人员开展专题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机化发展重点及承担项目的实际情况,强化项目申报材料起草、实施与管理、田间试验验证、资金使用、验收准备等专项培训,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围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播种与收获、节水节肥、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技术,邀请行业内高层次产学研推方面的农机与农艺专家授课,提高各地推广系统骨干人员技术水平。
(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培训。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开展实用技术现场培训,与农机产销企业、农机维修网点结合,利用现场会、补贴机具发放、作业前机具维护保养等机会,现场指导农机手驾驶操作、调整维修,田间播种与收获注意事项等,有效提高基层农民机手技术水平,保证新技术应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