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0月11日,枣庄市秋季农机化生产基本结束。在抢收高峰期,全市共上阵各类作业机械2.1万台(套),其中玉米收获机4020台;共完成玉米机收及秸秆粉碎还田面积192.53万亩,机收及秸秆还田率达到89.8%;完成土地机械化耕翻面积218万亩;小麦机播217万亩。
一、领导重视程度高。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生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梁宪廷明确指出要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大力提高三秋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三秋期间,市党政领导李峰、梁宪廷、艾百灵等先后多次到田间地头检查指导三秋农机化生产,充分肯定了农机主力军作用。各区(市)党政领导也分别深入到三秋一线指导农机作业。市、区(市)农机部门成立的三秋督导组,分别深入田间地头调度作业机械,为三秋农机化生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农机准备工作实。从8月份开始,各级农机部门就及早对三秋生产进行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庭院,开展机具检修、人员培训、安全教育等各项准备工作,全市共新发展各类三秋作业机械4800台,检修各类农机具6万余台(套),新培训农机手9600人。协调交通部门及中石油、中石化开通了三秋农机通行、用油“绿色通道”,设立了71个农机加油保供站。各农机经销商和维修点备足备齐了各类作业机械及零配件,保证了三秋生产所需。
三、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高。各级积极应对因播期较早及前期干旱造成玉米成熟收获期提前的实际,区(市)、镇街、农机合作社之间互结对子、相互支援,科学调度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市中区、薛城区为中心,向南北展开玉米机械化收获。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市内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作业高峰期,全市共上阵玉米收获机4030台,日机收30万余亩,历时10天左右完成了192.53万亩的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进程明显加快,有效提高了秋季农机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四、精准指导服务优。以“机械化生态沃土工程”为抓手,组织了系统300余名技术人员分组包片深入一线,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开展玉米机收、深耕(松)、精量播种等机械化作业,促进了秸秆禁烧科技长效机制的建立。针对前期干旱造成的玉米籽粒不成熟、易脱落和收种分开的实际,推广了玉米籽粒收获机和深耕(松)—旋耕—小麦宽幅精量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严把播后镇压关,提升了玉米机收和小麦机播质量。市、区(市)开通了农机服务热线,积极为作业机手、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及机具调度、机具抢修等应急服务。实行了三秋农机作业日报制度,及时向农机手和各级党政领导发布三秋农机化生产进度等信息。
五、“互联网+深松”提升作业质量。今年对农机“互联网+”模式进行了初次尝试,在全市17个农机合作社安装了86台深松作业质量检测仪,管理人员足不出户通过电脑可以准确监测作业机械的位置、作业进度、深松深度等信息,大幅度提升了农机深松作业的精准度,初步实现了对农机深松作业的全程监管。监测平台具备深松作业数据统计分析、图形化显示、作业视频监控等功能,为深松作业补贴提供量化依据,使农机监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六、安全生产有保障。结合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和“超标”车辆排查整治等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农机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教育,提高机手安全意识。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全部深入三秋生产一线,依法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依法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作业行为,从源头上消除农机安全隐患,保障了三秋农机化生产高效、安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