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和拉动下,农民购机种粮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各种农业机械象雨后春笋般的涌进农村千家万户。出现了家家购农机,户户用农机的新景象。实践证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怎样进一步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做得更好?使农民买得起、用得上、有效益,现在笔者把从事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的经历,结合农民购机、用机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一、农民申请购机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每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启动时间晚。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以后,农民在盘算新的一年中的农业生产计划,盼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启动时间,准备购置农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但总不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启动。有时要等到四月底才启动,耽误农时。
2、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不足
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农民购机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大,但由于补贴资金指标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曹县2013年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90万元,但还有许多农民申请农机购置补贴,补贴资金指标缺口约为1000万元。
3、农民申请购机补贴的程序复杂
农民申请农机购置补贴,首先要到乡镇开具介绍信,再交到县农机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领取补贴通知书,还要公示一段时间,再购机,又要到县农机部门验机、人机合影,拖拉机和收割机还要上牌入户,操作人员要参加培训。对于补贴资金少的机具,农民认为得不偿失,补贴资金几百元与来回路途开支基本上抵消,农民认为没有得到补贴。
4、部分机械价格偏高。
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价格偏高,价格高就使农民不愿购买,推广有一定难度。
5、缺乏金融资金支持。
实行全价购机农民需要更多的资金,急需资金支持,但由于贷款手续复杂,致使农民对高性能环保机具望而却步。
(二)建议
1、国家、省在每一年年初春耕前,就启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最好在立春后,雨水或惊蛰节前这段时间,启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以满足农民购机春耕备耕的需要。
2、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在分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时应着重考虑种粮大县,农民申请农机购置补贴需求量大的县。同时,在分配每年的补贴资金指标时,第一批补贴资金指标,应下达年计划的70%左右,第二批再下达30%。并根据县与县之间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农民购机的需要。
3、简化程序、方便农民,对于补贴资金几百元的机具,在一、二天内办完补贴手续,对于补贴资金较大的机具,要按程序办理补贴手续。
4、适当调整不同类型机械补贴资金比例。建议对重点补贴机械,如小麦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械、经济作物机械等加大补贴比例,以激发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快速提高农机化水平。
5、加大金融资金支持。对于农民急需的新机具贷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资金支持,如联户担保、房地产担保、大型机具担保等多种形式。
二、农机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机具产品质量要提高
近几年来,农机市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机需求量猛增。因此,有些农机生产厂家只顾数量、忽视质量。有的农机具存在错装、漏装、偷工减料等现象,将不合格的产品混出厂。
2、农机产品的价格问题
据农民反映,补贴产品的价格偏高,有的机具的市场价格与补贴后的价格相差不大,农民认为实际受惠小,没有得到国家规定的补贴资金。目前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在下降,而农机的价格却是年年上升,农民不理解。
3、售后服务的问题
售后服务即“三包”服务。有些农民反映,一是“三包”服务人员不足,有的农机生产厂家,在一个县只配备了1-2个“三包”人员,服务范围大,服务质量及故障得不到及时快捷的处理。有的没有零配件库;二是没有“三包”服务联络点,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播种机机、联合收割机,出了故障后,农民找经销商,经销商找农机生产厂家,有的发动机出现了故障,农机生产厂家又叫农民找发动机生产厂家,推来推去,耽误农时,给农民造成损失;三是个别“三包”服务人员技术不精,服务态度差,不受农民欢迎。
(二)建议
1、农机生产厂家,严把农机产品出厂关,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出厂,加大农机技术创新力度。
2、物价部门要加强农机产品的价格监管,防止农机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乘农机购置补贴的机会,乱涨价的现象。
3、农机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同时充分认识到,农民购机前是上帝,农民购机后还是上帝,农民买了你的机器,就成了你的朋友,多卖一台机器,就多交了一个朋友。
三、农民机手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不参加培训就操作使用农机
农村中许多农民都是昨天丢下三把(犁把、镰刀把、锄头把),今天一购机就成为机手,认为培训耽误时间。缺乏农机技术知识,故障和事故时有发生。
2、维护保养不及时
从下乡调查了解,多数农民购机后,不按农机使用说明规定,新机不磨合就投入作业,作业后不保养或保养不及时,造成农机过早的磨损,使用寿命缩短。
3、安全生产观念不强
有些农机手在思想上不重视安全,在操作中忽视安全,致使农机事故发生,使农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因此,加强农机手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4、农机保管的问题
我们在下乡巡回维修农机时发现,农机停放的机库、机棚缺乏。有的农机手把农机放在屋檐下;有的放在院子里;有的一年四季都露天停放,机件锈蚀、油漆脱落、发动机皮带冻裂等。技术状况差,事故隐患增多,严重影响农机使用寿命和农业生产,造成了经济损失。
(二)建议
1、农机部门与农机生产厂家要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方法,做到技术培训进村入户下田;做到机器未到、培训先行,同时要加强对“三包”和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尽量做到农机维修人员“本地化”。县级农机部门要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考核,以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水平和质量。
2、加强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向农民讲解清楚农机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讲清楚新机投入作业前必须磨合的重要性。
3、县级农机部门要严格执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要教育农民机手,安全出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生产再忙、安全不能忘;生产再急、安全第一。
4、农机手应给农机安个“家”,即建个机库、机棚或用塑料布遮盖农机具,只要能抵挡风雨烈日、雪霜就可以了。(李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