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枣庄市农机部门认真落实“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实施科技创新,落实惠农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全市农机化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到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3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9%;完成机耕面积270万亩,机播面积484.5万亩,机收面积436.5万亩;全年可实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总收入19亿元。
——围绕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这一主题,各级积极组织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紧抓农业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全年累计应用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地深耕(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1300万亩次,实现农业节本增效9亿余元;农业种植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0%。
——围绕农机购置政策和农机化项目两大重点,全年争取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及报废更新补贴资金698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争取保护性耕作、“阳光工程”培训、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奖补、破茬试验示范、种肥同施及马铃薯、花生生产机械化等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增强了农机化发展后劲。
——夯实农机装备结构、技术推广应用、农机合作社建设三项基础工作。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到规范实施,全市补贴各类机具1.03万台(套);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5万台,其中大中型2.1万台;联合收获机增加1000作台,总量达到9600余台;各类配套机具10.9万台(套),农机配套比达到1:3.1;农机装备实力进一步增强、装备结构得到持续优化。二是开展了农机农艺融合“百社十区”建设,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带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了10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农机合作社。三是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两意见、两办法”,在合作社用地、规划、资金扶持、信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全市农机合作社已达200余家,其中部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6家、省级明星合作社1家;农机规模化作业水平达到25%。
——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经济作物机械化、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四项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奖补项目为抓手,实现了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双提升,全市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82万亩,机收秸秆还田率达到82.5%;围绕马铃薯、花生、林果植保等重点经济作物,加大机具引进、示范及推广力度,全市马铃薯、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8%、48.7%。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及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安全生产月”及“打非治违”专项治理活动,农机“三率”稳步提升,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培训学校规范化建设,规范开展了农机修配市场管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督、农机投诉等工作,全年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6万余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80人。(徐健)